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原名黄耆庙。因清一县令视察此地,早观初升红日映照街心,千紫万红,景色宜人,故取名观紫场。因镇政府驻观紫场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6°18' 23"~106°23' 30",北纬31°37' 00"~31°33' 45"。地处仪陇县西北部,东与三蛟镇接壤,东南与金城镇为邻,南连金城镇,西靠中坝乡,西邻大仪镇,北接、先锋镇、张公镇。人民政府驻政府街,电话区号0817,邮政编码637614,距县城70公里。
政区沿革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此设黄耆庙区及第一、第二苏维埃政府。民国29年(1940)设观紫乡。1950年1月,建观紫乡。1958年改为新华公社。1980年更名观紫公社。1983年改名观紫乡。1992年9月,改为观紫镇。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长乐、万众、兴乐、长春、金光、阳光、杨柳等12个村民委员会和正兴社区。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897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893人,城镇化率20.5%。另有流动人口1500人。总人口中,男性10140人,占53.45%;女性8831人,占46.55%;14岁以下2946人,占15.53%;15~64岁14376人,占75.78%;65岁以上1649人,占8.69%;总人口中全部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12‰,死亡率3.73‰。人口自然增长率2.85‰。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8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43千米,总面积29.6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24.33平方千米,水域5.3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40.26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境内大部为浅丘地带,地势略为东南高,西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00~550米。境内最高点丁石寨山顶海拔590米,最低点杨柳村三叉河出口处海拔380米。
水文 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有3条小河流,主要河流泉杨河从泉水河流入,由东而西,从杨柳村流出,境内河道长5公里。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主要为砖用页岩。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为旱涝、风灾、雷击等。旱灾年年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7月,造成1050亩农作物受灾,其中500亩绝收,粮食减产50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1.12万亩,人均0.67亩,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生产总值1.3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9%。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养殖业以猪、兔、蚕为主。
工业 以建筑建材为主。2011年工业生总值165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拥有工业企业5个,职工7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商业 2011年末有商业网点186个,职工210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额3500万元,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0.5亿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 67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50元。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811万元,比上年增长5%,贷款余额5650万元。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1处,各类图书室10个,藏书1.5万册。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2所、小学13所、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共2936人,专职教师162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各级医疗机构2个,门诊部(所)13个,有床位6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31.6张。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5人。12 个村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运动场2个,农民运动场1处,镇敬老院体育健身场1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占常住人口的25%。
广播电视 有镇广播电视站网络公司1 个,现有有线电视3000户,入户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30户,人数178人,支出38万元,月人均178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652户,人数712人,支出56万元,月人均66元;医疗救助138次,民政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00人次,共支出1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6.5万元。社会福利费8万元。敬老院1所,床60张,收养农村五保老人60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10万元;基金支出208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0.85万人,参保率95%。
基础设施
水利设施 2011年末有水库7座,山平塘137口,人工井1694 处,有效灌溉面积0.69万亩。
交通运输 有1条县道公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