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新媒体矩阵
索引号
1151112400878871XR/2022-01335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仪陇县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2-12-26

仪陇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时间:2022-12-28 | 来源:仪陇县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健康需求,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和国、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重要部署,持续落实四川体育“123456”发展战略,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为目标,以体育惠民为宗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育强县。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全民健身组织更具活力,赛事活动更加丰富,科学健身服务更加普及,推动体育运动成为人人参与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乡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达到5000人。

二、主要任务

(三)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1.完善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坚持以打造域体育中心,建设体育强为主攻方向,重点推进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并选建公共体育馆、游泳馆、健身广场、健身步道、轮滑场等,力争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一个乡镇(街道)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在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内配建智能型健身运动器材。加强健身场地设施适老化、无障碍建设,就近就便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到2025年,新建或改扩建各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37以上。

2.提升居住区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升级。根据人口规模,居住区和社区建设完善群众便捷多元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满足社区群众基本健身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要求,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不得挪用或侵占。未达标的既有居住区和社区,要因地制宜逐步配建标准或非标准健身场地设施。

3.整合资源增加健身场地。修、改造、升级、完善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充分利用城边角地带、闲置用地房屋建设体育场地、配置体育设施,在河西嘉陵江沿岸休闲区打造健身步道、修建公园绿地,已建德园体育公园增加健身设施,在城西提前谋划布置体育用地,并合理规划一定比例的专业体育设施或场地,有效破解全民健身供需矛盾,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2025年,建设体育公园及体育服务综合体2个以上。

4.提高体育设施开放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开展全民健身,组织赛事活动,提供健身指导、体育培训、健康管理、运动康复等服务。加大场馆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力度,不断提升场馆开放率、使用率,提高开放服务水平。鼓励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各类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着力提高场馆综合使用率。

5.推进体育场馆智慧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效能,围绕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推动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实施信息化改造,提供场馆流量监测、网上预定、赛事信息、体质监测等便民服务。新建(改扩建)的公共体育场馆,同步实施场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场馆开放使用效益,鼓励和支持配置智能健身设施。到2025年,完成仪陇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升级改造。

(四)全域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1.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秉承全民健身活动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个个有特色的理念,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和民间体育资源等,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县级努力打造3种以上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每种赛事活动每年举办1次以上;乡镇(街道)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次以上;行政村(社区)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次以上。持续组织开展“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事、迎新登高、“全民健身日”等主题活动。大力发展“三大球”运动,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鼓励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协会等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逐步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2.打造全民健身品牌赛事。依托仪陇全域旅游、红色文化、嘉陵江等优势资源发展太极、跑步、骑行、赛艇、皮划艇、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举办承办各级各类项目比赛积极组织参与川渝两地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

3.加强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全面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运动干预和科学普及。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鼓励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提供专业体育服务。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大力推广工间操,积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健身活动。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提高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改善老年人健身条件,为老年人提供健身知识讲座、体质测试等,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指导。支持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举办农民、妇女等特定人群的全民健身活动。

(五)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

1.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根据人事变动调整全县体育总会组成成员,构建以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类单项、行业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助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坚持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认真落实放管服的各项要求,全力拓展和深耕体育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的良性运行机制,推进规范化、社会化运作。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构建覆盖城乡、富有活力、就近就便的全民健身社会体育组织网络。依托公共体育场馆资源,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骑行、跑步等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结合实际给予场地支持;鼓励有承办能力的体育社会组织承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健身技能培训等服务,激发体育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

2.壮大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以市民健身需求为导向,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服务到位、富有活力的群众体育志愿服务体系。探索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引领员激励机制,扩大队伍规模,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提高指导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2025年,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300名以上。

)加强普及科学健身服务

1.拓展科学健身服务渠道,丰富科学健身服务载体,灵活科学健身服务方法,创新运动促进健康模式。以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为抓手,以开展体育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为切入点开展公益性培训。开展健身知识讲座等活动、印发健身知识宣传单,广泛宣传普及科学健身技能和方法,推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锻炼健身方法,推广太极拳等武术项目、八段锦等优秀健身气功功法,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养生和促进健康功效。引导培植爱运动、会健身、勤锻炼、乐分享的生活理念,使体育健身活动成为群众必不可少的一种健康文明生活习惯。

2.积极增建体质监测站或体质监测队。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推动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常态化开展。建立县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定期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每年组织12/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每场/次的参与人数不低于200人次。

)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1.深化体教融合。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大力推行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整合青少年体育赛事,以“推动普及、促进提高、选拔精英”为导向,建立健全分学段、跨学校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创建,依据学校优势规划学校体育项目布局,形成农村学校“一校一品”、城区和中心镇学校“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鼓励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

2.促进体旅融合。依据两德故里红色资源、县城周边山地和道路优势资源,打造以跑徒步、骑行、射击、攀爬等为核心理念的体育旅游品牌活动,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一区域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积极培育户外运动、智慧体育等,形成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体育+”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依托全民健身品牌系列活动,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销售等产业规模,激发市民体育消费热情。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打造赛事、运动、健身、培训、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体育综合体,建设1至2个星级体育服务综合体。

三、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

(十)壮大人才队伍。各级各部门要立健全全民健身人才发展机制,发挥人才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的支撑作用,积极吸纳高水平退休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等融入全民健身人才队伍,优化队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稳步推进基层体育管理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引领员等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十)加强安全保障。体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各类健身设施的运行监管,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健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按照运动项目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规范和引导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安全有序规范发展。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